【佳学基因检测】皮肤状态的外观分析:非色素性病变和色素性病变
人体皮肤表征导读
光化性角化病 (AK) 的皮肤镜特征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其诊断正确性的证据仍然很少。皮肤的表征分析的研究调查了既定的皮肤镜标准是否是区分非色素性光化性角化病 (NPAK) 和色素性光化性角化病 (PAK) 的高效预测指标。为此,检查了 83 例临床诊断的 AK(45 例 NPAK,38 例 PAK)的皮肤镜图像,并评估了敏感性(Se)、特异性(Sp)、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具有统计显着性的特征是NPAK 的红色伪网络 ( p = 0.02) 和PAK 的色素强度值甚至小于 10% 的色素伪网络 ( p < 0.001) ( p= 0.001)。色素强度值大于10%(Se:90%,Sp:86%,PPV:79%)的色素伪网络(Se:89%,Sp:77%,PPV:77%,NPV:89%) , NPV: 93%) 对 PAK 具有出色的诊断正确性。在 AK 的两种变体中,具有被白色圆圈包围的黄色点的鳞片和加宽的毛囊开口同样存在。在 NPAK 中更明显地观察到线性波浪血管和闪亮条纹,PAK 中的玫瑰花结也是如此,但这些结果未能达到统计显着性。红色星爆图案对 PAK 具有接近统计显着性。因此,色素沉着是区分 NPAK 和 PAK 的贼强皮肤镜预测指标。
光化性角化病基因检测导读:
光化性角化病 (AK) 是皮肤鳞状细胞癌 (cSCC) 谱中的一种癌前病变,在 40 岁以上的白种人中患病率为 11% 至 60%,恶性转化为浸润性 cSCC 的可能性为 0.1 –20% 。它通常发生在年长、皮肤白皙的男性个体中,在晒伤皮肤区域 。非色素性光化性角化病 (NPAK) 和色素性光化性角化病 (PAK) 由 AK 的主要临床亚型组成,分别定义为不存在或存在临床上明显的色素沉着。
皮肤镜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可改善皮肤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早期有效的管理决策。此外,皮肤镜检查通过对病变表面边界的术前评估、局部治疗效果的监测以及对患者的长期监测,有助于其治疗。
皮肤镜下 NPAK 面部病变的特征是所谓的“草莓图案”,由背景红斑形成的红色假网络组成,毛囊有靶样孔(白色圆圈对应毛囊开口,周围有淡黄色角化塞)。另一方面,面部的 PAK 病变显示出由目标滤泡开口之间的色素背景组成的色素伪网络,有时与红色伪网络相关。其他皮肤镜特征包括白色至黄色的表面鳞屑、毛囊周围的细波状血管以及仅在偏振光皮肤镜检查中可见的结构。这些包括玫瑰花状征(四个白色点状土块形成四叶草状结构,由于滤泡漏斗部角膜层过度角化和角化不全伴滤泡周围纤维化)和闪亮条纹(白色,垂直,几毫米-由增厚的透明纤维束极化引起的长线)。AK 向恶性肿瘤的进展通过“红色星爆图案”、放射状排列的红线或围绕黄白色鳞状中心的发夹血管突出显示。
皮肤的表征分析的研究旨在通过评估 AK 的皮肤镜标准的诊断正确性来改善面部和头皮的 NPAK 和 PAK 之间的临床鉴别,因为 PAK 与恶性雀斑样痣 (LM) 具有相同的临床和皮肤镜特征。LM 与 PAK 的鉴别诊断有时对皮肤科医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开始治疗这种 AK 变体之前,组织病理学检查很重要。因此,描述 PAK 皮肤镜形态的所有方面都非常重要。
人体皮肤表征的分析方法
纳入研究患者
皮肤的表征分析纳入了 40 名患者,其中 83 例临床诊断为幼稚 AK,来自“A. SYGROS” 希腊雅典大学医院。该研究获得了该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 2530/5,10.2018)。所有参与者都被告知研究的目的并提供了书面知情同意书。皮肤的表征分析研究中包括的所有病变均具有 AK 的典型临床和皮肤镜特征,并且其标准的评估符合两位独立研究者(DS 和 AK)之间的一致意见。在对鉴别诊断有疑问的情况下,进行皮肤活检并将没有明确 AK 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病变排除在研究之外。出现在面部外解剖部位的 AK 不包括在该研究中。
临床和皮肤镜检查
贼初,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然后进行临床检查。出于研究目的,AK 病变在临床上分为两类:NPAK 定义为没有临床明显色素沉着的病变,或 PAK 显示出均匀的浅色、临床观察到的棕黑色。此外,AK 病变根据 Olsen 系统进行临床分类。通过触诊比通过检查更容易识别的病变被定义为 Olsen I 级,通过检查和触诊容易识别的病变被定义为 Olsen II 级,而过度角化病变被归类为 Olsen III 级 [16 ]]. 皮肤镜图像是使用偏振光、接触式皮肤镜、Dermlite DL 200 Hybrid 皮肤镜与尼康 J1 相机耦合获得的。他们的评估是根据预定的 AK 皮肤镜标准进行的(红色假网络、色素假网络、鳞屑、扩大的毛囊开口内的黄色点、黄色点周围的白色圆圈、线性波浪血管、短闪亮条纹和红色星爆图案) .
此外,色素沉着的强度被测量为被色素覆盖的病变表面的百分比。根据色素沉着的程度,将病变分为无色素沉着病变、色素强度小于10%的病变、色素强度为10~50%的病变、色素强度大于50%的病变4类。
统计分析
使用 STAT/IC 15.1 版进行统计分析。使用 Shapiro-Wilk 检验检查连续变量的分布正态性,并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列联表用于分类变量。为了检测 NPAK 和 PAK 之间存在皮肤镜标准的统计学显着差异,以及其余分类变量,使用了 Pearson 卡方检验和 Fisher 正确检验。对于连续变量,使用了 Mann-Whitney 和 Kruskal-Wallis 检验。此外,对于统计上显着不同的变量,进行了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贼后,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中,根据 Hosmer-Lemeshow 标准对拟合优度进行评估。在以下情况下考虑了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p值 < 0.05。
人体皮肤表征多样化的基因解码结果
研究人群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
总共在 40 名患者中诊断出 45 例 NPAK 和 38 例 PAK。其中单发AK病灶18例,2个病灶10例,3个病灶6例,4个病灶4例,5个病灶1例,6个AK病灶1例。皮肤的表征分析的研究参与者在两种类型的 AK 病变中的年龄和性别没有发现重大差异。NPAK和PAK患者年龄偏大,男性偏多[NPAK: 38/45 (84.4%), PAK: 31/38 (81.6%)] (表格1).
表1:研究人群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
NPAK 45 (54.2%) |
PAK 38 (45.8%) |
p | |
年龄(平均值)± SD,y。 | 78.7 ± 11.5 | 80.6 ± 7.9 | 0.41 |
性别男) | 38 (84.4) | 31 (81.6) | 0.73 |
菲茨帕特里克照相法 | |||
1 | 8 (17.8) | 2 (5.3) | 0.46 |
2 | 17 (37.8) | 15 (39.5) | |
3 | 13 (28.9) | 16 (42.1) | |
4、 | 7(15.5) | 5(13.1) | |
病变部位 | |||
头皮 | 18 (40) | 10 (26.3) | 0.19 |
前额 | 8 (17.8) | 2 (5.3) | |
鬓角 | 7 (15.6) | 10 (26.3) | |
侧脸 | 9 (20) | 11 (28.9) | |
鼻子 | 3 (6.6) | 4 (10.6) | |
耳朵 | 1 (2.6) | ||
奥尔森临床分期 | |||
1 | 16 (35.6) | 13 (34.2) | 0.74 |
2 | 18 (40) | 18 (47.4) | |
3 | 11 (24.4) | 7 (18.4) |
关于 Fitzpatrick 皮肤类型分类,贼常见的照片类型是 NPAK 和 PAK 的 II 和 III(II:两者都是 ⅓,III:NPAK 的 ¼,IV:PAK 患者的 ½)(表格1).
关于病变的解剖部位,常见的表现部位是 NPAK 病变,头皮占 18/45 (40%),侧面占 9/45 (20%)。PAK 病变在头皮、太阳穴和侧面的分布大致相同(分别为 26.3%、26.3% 和 28.9%)(表格1).
此外,病变的宏观检查显示,大多数 NPAK 和 PAK 病变分别为 OLSEN 的 II 期(18/45(40%)和 18/38(47.4%),其次是 I 期(16/45(35.6 %) 和 13/38 (34.2%),分别为 (表格1).
3.2. NPAK 和 PAK 病变的皮肤镜特征
NPAK 和 PAK 的皮肤镜特征见表 2. 关于颜色,红色网络在 NPAK 病变中更常见 [38/45 (84.4%),p = 0.01],但在 60.5% (23/38) 的 PAK 病变中也更常见。绝大多数 PAK 病变中存在色素网络 [NPAK 的 10/45 (22.2%),PAK 的 34/38 (89.5%),p < 0.001]。
表 2:NPAK 和 PAK 的皮肤镜特征
NPAK 45 (54.2%) |
PAK 38 (45.8%) |
p | |
颜色 | |||
红色伪网(%) | 38 (84.4) | 23 (60.5) | 0.01 |
色素伪网(%) | 10 (22.2) | 34 (89.5) | <0.001 |
颜料强度<10% | 9 (20) | 10 (26.3) | 0.001 |
色素浓度 10–50% | 5 (11.1) | 19 (50) | <0.001 |
色素强度 >50% | 0 (0) | 7 (18.4) | 不适用 |
大小 | 38 (84.4) | 32 (84.2) | 0.98 |
毛囊开口 | |||
扩大毛囊开口 | 35 (77.9) | 29 (76.3) | 0.87 |
淡黄色点 | 28 (62.2) | 24 (63.2) | 0.93 |
白色圆圈 | 28 (62.2) | 24 (63.2) | 0.93 |
莲座丛 | 14 (31.1) | 16 (42.1) | 0.3 |
线性波纹容器 | 30 (66.7) | 22 (57.9) | 0.41 |
闪亮的条纹 | 17 (37.8%) | 11 (29%) | 0.4 |
红色星爆 | 4 (8.9%) | 8 (21%) | 0.13 |
关于色素强度,即使低于 10% 也与 PAK 显着相关 ( p = 0.001)。在 NPAK 和 PAK 病变中同样观察到鳞屑 [分别为 38/45 (84.4%)、32/38 (84.2%)]。在两组病变中同样记录到的结构是扩大的毛囊开口、淡黄色点和白色圆圈(77.9% NPAK vs. 76.3% PAK,62.2% NPAK vs. 63.2% PAK,62.2% NPAK vs. 63.2% PAK,分别)。
因此,在 NPAK 病变中更频繁地显示线性波浪血管和闪亮条纹(NPAK 分别为 66.7% 和 37.8%,PAK 分别为 57.9% 和 29%)。相反,玫瑰花结和红色星爆图案在 PAK 病变中更常见(分别为 42.1% 和 21% 对 31.1% 和 8.9%)(图1).
( a ) 一名 67 岁男性患者,面部左侧有色素性鳞状斑块。( b ) 有色素的假网络和加宽的毛囊开口以及细小的鳞屑表明面部有典型的色素性光化性角化病。( c ) 一位 62 岁的女性患者,鼻子上有一个粉红色的、略微隆起的斑块。( d ) 围绕扩大的毛囊口和淡黄色点的红色假网络是非色素性光化性角化病的特征。也可以观察到线性波浪血管。
3.3. 皮肤镜结构的诊断意义
对于NPAK 和 PAK 的p < 0.05 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皮肤镜特征,计算了 Se、Sp、PPV 和 NPV(表3). 在 NPAK 的皮肤镜结果中,红色网络具有高 Se(84%)但低 Sp(39%)值,而色素网络和色素强度小于 10% 具有高 Se(分别为 89% 和 83%), Sp(两者均为 77%)和 NPV 值(分别为 89% 和 93%)。当色素强度大于 10% 时,Se、Sp、PPV 和 NPV 值较高(分别为 90%、86%、79% 和 93%)。
表3:Se、Sp、PPV 和 NPV 显着呈现 NPAK 和 PAK 的皮肤镜标准
Se | Sp | PPV | 净现值 | |
NPAK | ||||
网红伪 | 84% | 39% | 62% | 68% |
PAK | ||||
有色伪网 | 89% | 77% | 77% | 89% |
颜料强度<10% | 83% | 77% | 52% | 93% |
色素浓度 10–50% | 90% | 86% | 79% | 93% |
贼后,逻辑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表 4. 红色伪网络的优势比为 0.28,色素伪网络的优势比为 29.75,色素强度小于 10% 的优势比为 17.22,色素强度大于 10% 的优势比为 58.9。
表 4: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皮肤镜标准的逻辑回归分析
或者 | 95% 氯 | p | |
NPAK 与 PAK | |||
网红伪 | 0.28 | 0.1–0.8 | 0.02 |
色素伪网 | 29.75 | 8.51–104.03 | <0.001 |
颜料强度与无 | |||
<10% | 17.22 | 3.18–93.32 | 0.001 |
10–50% | 58.9 | 10.37–334.37 | <0.001 |
>50% | 不适用 |
人体皮肤表征分析结果及未来工作方向
在这项研究中,皮肤的表征分析检查了人口统计学、临床和皮肤镜特征,旨在检测可以正确区分 NPAK 和 PAK 的特殊观察结果。
根据参与者的 Fitzpatrick 分类,关于年龄、性别和皮肤类型,在 NPAK 和 PAK 病变之间没有观察到显着差异。两组患者往往年龄较大,男性占优势,观察结果与之前的流行病学研究一致 。在 NPAK 组中,皮肤光型 II 占主导地位,而在 PAK 组中,光型 III 更为常见。与 NPAK 相比,在 PAK 中很少观察到光型 I,这一结果与其他报告一致,表明 PAK 倾向于呈现较暗的光型。
此外,关于病变宏观检查的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NPAK的大部分(约二分之一)位于头皮,侧面不到四分之一,而PAK在侧面、头皮和太阳穴分布均匀。皮肤的表征分析的观察结果与之前的数据一致 。此外,根据 Olsen 的临床分级,NPAK 和 PAK 在 I 至 III 期表现出相似的频率,如现有文献所述。
皮肤镜检查可以通过颜色自信地将 NPAK 与 PAK 区分开来。色素伪网络是 PAK 的有效预测因子(22.2% NPAK 对比 89.5% PAK),显示高 Se 和 NPV 值、中等 Sp 和 PPV 值,以及根据之前的报告,色素性光化病变的比值比为 29.75。 超过 10% 的色素强度对具有高 Se 和 NPV、中等 Sp 和 PPV 的 PAK 与 NPAK 具有鉴别效率,优势比为 58.9。小于 10% 的色素强度在高 NPP、中等 Se 和 Sp、低 PPV 和 17.22 的比值比方面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红色伪网络的存在在 NPAK 病变中显着占主导地位(84.4% NPAK 与 60.5% PAK),但没有辨别潜力(中等 Se、低 PPV 和 NPV、极低 Sp,比值比为 0.28),在与以前的皮肤镜数据一致 。在 PAK 中检测到红色伪网络可能与显着组织学炎症的存在相关,这是这些恶变前病变的特征。
贼后,鳞屑、靶样滤泡开口、玫瑰花结、线性波状血管和闪亮条纹的存在不符合区分 NPAK 和 PAK 的统计学重要性,因为在两种类型的病变中以几乎相似的频率观察到这些特征。有趣的是,红色星爆模式是更具侵袭性病变的标志,与 PAK 的统计显着性接近(8.9% NPAK 与 21% PAK,p = 0.13)。
皮肤的表征分析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检查的病灶数量相对较少、患者和病灶的非盲法选择以及研究者知晓诊断结果。此外,皮肤镜标准的正确性仅指 NPAK 与 PAK 的区分,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包括具有相似宏观表现的非色素性和色素性皮肤病变,以观察特殊的 AK 皮肤镜特征。
关于人体皮肤表征的共识性看法
皮肤的表征分析的研究确定色素沉着是临床和皮肤镜区分 NPAK 和 PAK 的主要变量。关于其他公认的 AK 皮肤镜特征(即,鳞屑、靶样毛囊开口、玫瑰花结、线性波状血管和闪亮条纹),这些在 NPAK 和 PAK 中均匀观察到,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色素强度超过 10% 的色素假网络的存在是 NPAK 和 PAK 鉴别诊断的正确、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重要皮肤镜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