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肿瘤的高发率和高死亡率让我们在生活中谈“癌”色变,在害怕的同时,我们也应科学的认识与了解肿瘤,积极预防。
肿瘤的发生是生活环境或生活习惯中容易引起基因物质变化的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的组织器官,从而引起基因信息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是后天获得的,也可以是世世代代累积起来,经过遗传传递下来的。因此,早期进行基因检测发现自己的内在肿瘤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才是肿瘤防治的关键!
2017中国肿瘤现状和趋势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于2017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郝捷院士就《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在会上作主题发言。
中国医科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 赫捷
(一)、中国肿瘤流行现状
◆不论城市还是农村,肿瘤都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中国肺癌男性发病率中居首位,女性发病率中居第二位。
◆中国肺癌男性及女性死亡率均居首位。
◆中国目前肿瘤发病居前五位的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男女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逐渐上升。
◆由于中国癌谱与美国不同,以及就诊普遍偏晚,导致中国癌症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美国,近15%的人都知道“基因检测”这项服务,每年有四五百万人通过基因检测和预防性手术预防癌症的发生,而在中国却不足1%。从根本上说,各种癌症的发生与基因有关,因为癌症是细胞水平上的一种遗传性紊乱,是一种基因性疾病。人的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基本变化就是细胞的生长失去了控制,而细胞的生长则是受到基因控制的,如果基因出问题了,就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基因解码通过10多年的基因研究,人类发现部分肿瘤的出现与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比如,安吉丽娜·朱莉事件中,就是由于科学家发现了BRCA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二)、中国肿瘤流行现状趋势
◆上世纪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先后三次中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逐渐升高。
◆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亦逐渐攀升。
◆肺癌及乳腺癌分别居我国男性及女性的肿瘤发病首位,消化道肿瘤总体发病率逐年攀升,近期控制人群死亡率是我国近期工作的目标。
(三)、肿瘤防控研究重点及趋势
◆肿瘤发病机制复杂、发高危因素难控制等原因导致我国肿瘤预防难;有效筛查技术少、早期诊断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导致肿瘤发现时普遍偏晚;肿瘤治疗效果差、复发转移率高且肿瘤治疗副作用大、精准性差等原因导致肿瘤治疗难度大;我国肿瘤自主规范少、基层医院诊疗水平参差不齐、诊疗均质化程度低。以上均是我国肿瘤防控研究的难点。
◆降低发病率、提高早诊率、提高生存率、促进均质化是我国肿瘤防控的突破点。
◆国家已有相关政策及财政支持肿瘤防控工作。
◆国家“十三五”计划中已有相关高级项目在开展。
◆恶性肿瘤大数据网络建设已初见成效。
肿瘤风险基因检测,预防肿瘤刻不容缓
肿瘤风险基因检测就是通过基因解码技术,确定患者是否携带肿瘤发病相关基因的突变,做出肿瘤的基因诊断;还可对肿癌患者的家人进行基因检查,找出突变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未发病前就提供癌症防治的咨询和采取有效的措施。
得了癌症,身体基因肯定出现了突变,但基因突变,并不意味已患癌症。而且,有人检测出癌症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后,可以提早预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注重日常体检等方式,做到延缓甚至避免癌症的发生,比如乳腺癌、大肠癌等。
而且,基因检测不仅在于预警,也在于对疾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由于每个人基因序列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通过基因检测真正做到能对疾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